其他服務業商情新聞

首頁/商情新聞 /新聞一覽
新加坡教育部啟動人工智能核心計劃 為小學生開發人工智能口語練習器
資料來源:新加坡聯合早報 來文單位:新加坡台灣貿易中心 更新日期:2023/03/28

科技發展可為教育開創新局面,新加坡教育部母語處將與新加坡全國人工智能核心計劃合作,開發適合小學低年級學生使用的人工智能口語練習器。新加坡教育部課程規劃與發展司(母語處)司長王梅鳳出席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建系70週年舉辦的座談會時,透露這項計劃。

座談會名為「前瞻:新科技、新社會與新加坡的華文教育」,邀請教育和媒體界代表主講,旨在探討ChatGPT人工智能等科技發展,以及新社會現狀為華文教育帶來的挑戰和機遇。與會者認為,科技時代更凸顯人文素養、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,打好穩固的基礎是關鍵。也有大學代表提到華文學習在高中及之後「斷層」的問題。

王梅鳳指出,家長和學生意識到雙語和多語能力的價值。「現在的問題不是不要學好華文,而是怎樣幫助學生學好華文。網絡和社交媒體蓬勃發展,有心要學華文的人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和應用等,隨時隨地學習。我們正處在一個有利於華文學習的時代,應積極樂觀把握機遇,開創教育的新局面。」她透露,新加坡國立研究基金會將通過新加坡全國人工智能核心計劃(AI Singapore)撥款新幣800萬至1000萬元來開發人工智能口語練習器,研發能講三種母語的機器人,預計需要三年到四年的時間完成。

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院長符傳豐博士說,人機交互模式的變革已來臨,教師也應具備數位化和媒體素養,探索如何善用科技為教學減負增效,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等技能。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中文系主任康格溫博士認為,科技時代更需要人文關懷,也更重視橫向的跨領域技能,人們不必抗拒人工智能。他也指出,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片段式信息容易降低學生的思辨與思考力,學會查證成了重要的媒體素養。學生更應從小培養閱讀習慣,建立批判思考。

專家表示:許多領域對 雙語人才求賢若渴

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主任曲景毅副教授留意到,大學開放日活動上,常有人關注中文系學生出路有限的問題,實際上,許多領域對雙語人才求賢若渴。過去五年,新加坡南大中文系每年培養的本科生,超過40%畢業後到不同政府部門工作,當教師或媒體工作者的不到兩成。

這位新移民向來在家強調使用華語,有一次帶孩子外出,發現孩子與其他新移民孩子交流時全程用英語。他認為,個人的學習態度可能要比能力來得重要,學習態度好的新加坡學生同樣可以有好的表現。

他認為,華文教育有兩個斷層現象,一部分的學生到了高中不再須要學華文,而那些在高中修讀雙文化、語特等課程的學生上了大學沒繼續深入學習雙語。他建議把大學語文作為必修課,可當通識教育的一部分。

新加坡新報業媒體華文媒體集團社長李慧玲認為,對於華文教育課題的討論,態度要正確且務實,也要重視知識結構的問題。「我們一直在談的可能是語文教學的問題,但其實它不僅僅是語文的問題,不只是一箇中文系,也不只是華文老師的問題。」她說,新加坡作為多元種族社會,各族群對各自空間的重視,不應當作零和遊戲。人們要更開放地接受新移民,新移民也要設法理解新加坡社會。新加坡國大中文系主任王昌偉教授希望,座談會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,促使大家思考新加坡華文教育的未來方向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zaobao.com.sg/news/singapore/story20230305-13692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