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創意商情新聞

首頁/商情新聞 /新聞一覽
科技賦能,拓寬文創發展之路
資料來源:中國科技網 來文單位:廈門駐點 更新日期:2023/01/05

近年來,文創產品與科技同頻共振、互相影響,持續不斷地創造巨大的文化、經濟與社會價值。

科技讓文創“想像”變“現實”

曾經,文創產品多是具有實體的一般商品,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,文創產品也借著數位技術不斷拓寬邊界,表達形式愈發多樣。

今年6月11日,騰訊聯合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、五洲傳播中心等專業機構及社會團體共同推出“數位長城”專案。根據專案負責人的介紹,“數位長城”的技術團隊通過掃描重建技術、遊戲引擎及自主研發的雲遊戲技術等,以毫米為精度實現了長城現狀的超高清還原,讓用戶可以通過“雲遊長城”小程式欣賞3A級的視覺互動效果。

博物館產品的數位化與線上博物館也是一種典型的“文創+科技”融合。運用技術將古代優秀文化創造性地繼承下來,讓人們得以近距離、全方位地觀看、瞭解文物,並在體驗文化的過程中獲得新奇感、新鮮感和沉浸感,從而實現創造性的發展。

科技指引文創消費新方向

在過去,博物館文創往往依靠民眾參觀後產生的消費衝動,實現“場景化消費”。如今隨著線上消費的發展,越來越多的的博物館開啟了線上店鋪。線上消費習慣的養成拓寬了博物館文創的消費群體,讓更多的消費者在家也能買到各地博物館的文創產品。

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翁昌壽說,文創產品的設計不應僅僅是簡單的IP組合與創意複製,而是要為消費者提供更具個性、更為豐富的文化體驗方式,利用新鮮感保證消費者的消費熱情。

科技助力文創高品質發展

對於文創產業而言,文化與科技的融合是產業自身發展的邏輯升級。科技賦能文化不會是一時的熱點,而應是久久為功,將科技轉化為文創產業高品質發展的內在動力。

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向勇認為,科技與文創的融合本質上是為了文化鑄魂,而科技則是達成這一目的的手段。科技給文創賦能帶來的經濟、社會效益不僅體現在文化領域裡,更體現在以文創IP為基礎的多產業融合之中。同時,在未來科技引領文創的高質量發展中,對於跨學科人才和文化科技融合型企業的需求也將不斷增加。“科技是一種偏冷的理性思維、量化思維,上下游分工明確;而文創是一種熱思維、軟思考,有溫度和情懷,有時對創意到生產傳播的環節相對模糊。所以我們需要有更多懂這兩種語言的人才。”向勇說,“同時,希望我們能湧現出更多在管理邏輯、產品邏輯與人才邏輯上真正實現文化與科技融合的企業,引領國際。”

資料來源:http://www.stdaily.com/index/kejixinwen/202211/d54febe6eaed4b758f328d8becf93246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