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源技術商情新聞

首頁/商情新聞 /新聞一覽
合成燃料翻身另起 德國汽車業再尋出路
資料來源:杜塞道夫台灣貿易中心 來文單位:杜塞道夫台灣貿易中心 更新日期:2023/04/29
合成燃料翻身另起

歐洲議會於去(2022)年10月曾決議,自2035年起全面禁止內燃機新車上路。作為市場與產業火車頭的德國隨後提出反對,認為採用合成燃料(E-Fuels)的燃油車應享豁免,是項覆議在本周甫獲得歐盟能源部長會議通過。業界指出,該項豁免儘管意在採用環保燃料達成減碳目標,但也等同對於新上市的燃油車另啟方便之門,日後不致全無出路。即使在2035年之後內燃機汽車也能在歐盟地區進行註冊,前提是僅限使用碳中和之合成燃料的車種。

E-fuel是一種人造的的液體碳氫鏈燃料,與傳統燃料具有相似的化學成分。原理是利用電力將水分解為氫氣與氧氣,然後將氫氣與二氧化碳一起借助催化反應合成加工為燃料。而唯有生產所需的電力是太陽能與風能等可再生能源,方被認可為綠色燃料。

先前申請覆議的德國交通部長Wissing認為是項決議的目標正確,歐洲應保持技術中立立場。德國汽車工業協會(VDA)主席Müller也樂見其成,表示電動汽車仍然是實現交通氣候目標的核心技術,但是採用合成燃料是一個重要的擴展機會。歐洲汽車大廠對此的態度不一:Ferrari對此協議表示歡迎。VW含蓄表示,合成燃料可應用於消防車或救護車等特種車輛及某些限量系列,將來VW仍致力發展電動車系列。

反觀已轉型專營電動車的Porsche搶先佈局,實施「double-e」策略-意即並行推展e-mobility與eFuels兩項技術。保時捷與包括Siemens Energy、Enel及ExxonMobil等多家跨國集團共同合作,去年已在智利建立「Haru Oni」風電示範工廠來生產合成燃料,預計在2024年達到每年5,500萬公升的量產規模,目標在2026年以後增量至每年5.5億公升。

依據德國公廣新聞一台(ARD)報導,現有研究表明,汽車對電子燃料的耐受性很好。歐盟委員會則認為合成燃料的未來主要用於水運與空運交通較適宜。然而,合成燃料的主要問題在於效率低下。根據德國環境署(UBA),以合成燃料行駛同樣的里程,所需電量是電動汽車的三到六倍。德國汽車協會(ADAC)也充分意識到合成燃料的能效低落與價格高昂。ADAC認為未來每公升不到兩歐元的價格是可行的,先決條件是進一步降低綠電的生產成本,以及這項新燃料的產量充沛。

綠色和平組織批評該項部長會議的決議對環保交通是項挫折,保護使用合成燃料僅會淡化對高效電動汽車的迫切需求,結果反而對歐洲汽車業不利。德國研究機構並估計合成燃料至2035年的產量有限,無法滿足龐大的各項交通需求。另外根據汽車產業本身對於2035年的產量預測,屆時歐盟生產的2.87億輛汽車中,只有約1.7%可以完全使用合成燃料。反對者強調,現有計劃的程序並非一定會成功,部分歐洲議會議員正在考慮將此事提交至歐洲法院。